【蚍蜉撼树歇后语是什么】“蚍蜉撼树”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它原意是指蚂蚁(蚍蜉)试图摇动大树,比喻力量微小却妄图动摇强大的事物,常用来形容不自量力、徒劳无功的行为。
在民间语言中,“蚍蜉撼树”也常被用作歇后语的一部分。歇后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幽默表达方式,前半句是比喻或形象的描述,后半句则是解释或点题的句子,形成一种趣味性的对仗。
一、总结
“蚍蜉撼树”作为歇后语,其完整的说法是:
“蚍蜉撼树——自不量力”
意思是:像蚂蚁一样去摇动大树,是不自量力的表现,形容一个人没有自知之明,却企图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
二、表格展示
| 歇后语全称 | 含义解释 | 常见用法 |
| 蚍蜉撼树——自不量力 | 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 | 多用于批评别人盲目自信、不切实际 |
三、延伸说明
“蚍蜉撼树”这个成语和歇后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也在文学作品、影视剧中频繁出现。它的核心思想是提醒人们要认清自身的能力与局限,避免做出不切实际的尝试。
虽然现代语境中,“蚍蜉撼树”有时也被用来形容某种坚定的信念或努力,比如“即使力量微弱,也要坚持到底”,但其传统含义仍以“不自量力”为主。
四、结语
“蚍蜉撼树——自不量力”这一歇后语,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人应有自知之明的道理。它不仅是语言艺术的体现,也是中华文化中智慧与哲理的浓缩。在日常交流中,合理运用这类歇后语,既能增添语言的趣味性,也能传达深刻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