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衣对泣出处于哪里】“牛衣对泣”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夫妻在贫困中相互安慰、共度艰难的场景。这个成语背后有着一段感人的历史故事,出自古代典籍,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
“牛衣对泣”最早见于《汉书·王章传》。据记载,王章年轻时家境贫寒,靠卖牛为生,生活非常困苦。他与妻子一同在牛衣(即覆盖在牛身上的粗布)下相依为命,虽然日子艰难,但夫妻二人感情深厚,互相鼓励。后来王章发奋读书,最终考取功名,成为朝廷重臣。他的妻子在困难时期与他同甘共苦,也得到了后世的敬仰。
因此,“牛衣对泣”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夫妻之间的深情厚意和不离不弃的坚韧品格。
二、出处信息表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牛衣对泣 |
| 出处 | 《汉书·王章传》 |
| 原文出处 | “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 |
| 故事背景 | 王章早年家贫,与妻子共居牛衣之下,生活艰难 |
| 成语含义 | 形容夫妻在贫困中相互扶持、共度难关 |
| 文化意义 | 象征夫妻情深、同甘共苦的精神 |
| 后世引用 |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对夫妻恩爱的赞美 |
三、结语
“牛衣对泣”虽源于古时的贫困生活,但它所传递的情感价值却跨越时代,至今仍能引发人们对家庭、爱情与坚韧精神的思考。了解其出处与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