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有儿童挑促织意思】“知有儿童挑促织”出自唐代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原诗为:
>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句诗描绘的是一个秋夜,诗人因思乡而难以入眠,忽然听到远处传来孩童挑弄蟋蟀的声音,感受到一种童趣与温暖。
一、诗句含义总结
“知有儿童挑促织”中的“挑促织”是指古人用小棍子或竹片拨动蟋蟀(又称促织),以听其鸣叫的一种游戏。这种活动在古代多为儿童在秋天时进行,象征着童年的乐趣和乡村生活的宁静。
整句诗的意思是:诗人知道有孩子正在挑弄蟋蟀,夜深人静时,篱笆边的一盏灯火映照出他们的身影。这不仅表现出夜晚的寂静,也流露出诗人对童年、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二、关键信息总结表
词语/短语 | 含义解释 | 在诗中的作用 |
知有 | 表示诗人知道、推测 | 引出下文,表达诗人的情感 |
儿童 | 小孩 | 象征童真、乡村生活 |
挑促织 | 用工具拨动蟋蟀,听其叫声 | 体现秋日活动,增添生活气息 |
夜深 | 时间较晚 | 渲染安静氛围,突出灯光 |
篱落一灯明 | 篱笆边有一盏明亮的灯 | 点亮画面,带来温暖与希望 |
三、情感与意境分析
“知有儿童挑促织”不仅是对现实场景的描写,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诗人通过这一细节,表达了自己在异乡的孤独感,同时也透露出对童年时光的怀念。蟋蟀的鸣叫仿佛是故乡的声音,让漂泊的人感到一丝慰藉。
此外,“挑促织”作为传统习俗,也体现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自然与季节变化的关注,以及孩童在秋夜中的天真烂漫。
四、结语
“知有儿童挑促织”虽简短,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文化内涵。它不仅描绘了一个温馨的秋夜画面,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与对童年的追忆。通过这句诗,我们能感受到古人在平凡生活中捕捉诗意的能力,以及他们对自然与亲情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