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哪一句】“扑朔迷离”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事情复杂、难以分辨清楚。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中国古代著名的乐府诗《木兰诗》。下面将从出处、含义以及相关诗句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出处与背景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的是女子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节生动,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作品之一。
在诗中,“扑朔迷离”一词出现在描写木兰征战归来后的情景中,原句为:
>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这句话原本是用来形容雄兔和雌兔在外形上的细微差别,后来被引申为形容事物复杂难辨的状态。
二、成语含义
“扑朔迷离”本义是指兔子的脚毛蓬松、眼睛模糊,后引申为事情错综复杂、难以分辨真假或真相。常用于描述局势混乱、情况不明的状况。
三、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扑朔迷离 |
出处 | 《木兰诗》(南北朝乐府诗) |
原文句子 |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
作者 | 不详(属南北朝时期民间乐府诗) |
用途 | 形容事情复杂难辨,真假难分 |
后世用法 | 多用于描述局势、事件或人物关系复杂,难以判断 |
四、结语
“扑朔迷离”作为成语,虽然现代多用于描述抽象的事物,但其源头却来自一首充满传奇色彩的古诗——《木兰诗》。这不仅体现了汉语成语的文化深度,也展示了古代诗歌对后世语言的深远影响。了解成语的来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