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句出自《孔子家语》的古语,意思是:当子女想要孝顺父母的时候,父母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这句话强调的是孝道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及时行孝,不要等到失去之后才后悔。
一、原文出处与背景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孔子家语·卷二》 |
原文 | 子欲养而亲不待,吾闻之矣。 |
背景 | 这句话是孔子在听到弟子闵子骞讲述自己母亲去世后,父亲再娶的故事后发出的感慨,表达了对孝道的重视和对亲情的珍惜。 |
二、字面解释
- 子:指子女。
- 欲养:想要赡养、孝顺。
- 而:表示转折或承接。
- 亲:父母。
- 不待:不能等待,意为来不及。
整句可理解为:“当子女想要孝顺父母时,却已经没有机会了。”
三、深层含义
1. 时间不可逆:人生短暂,父母年老,一旦离去,便无法再尽孝。
2. 孝道要趁早:不要等到父母去世后才后悔,应尽早表达孝心。
3. 珍惜当下:提醒人们要把握现在,多陪伴家人,不要留下遗憾。
四、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 | 具体表现 |
提醒及时行孝 | 不要等到父母生病或去世才想起关心他们。 |
强调亲情价值 | 家庭关系需要用心维护,不能忽视。 |
避免遗憾发生 | 让自己和父母都能拥有美好的回忆。 |
五、相关名言对比
名言 | 出处 | 含义 |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 《孔子家语》 | 和“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相近,强调时间的无情。 |
“百善孝为先。” | 《弟子规》 | 强调孝道是所有美德中最重要的。 |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论语》 | 强调要常回家看看,关心父母。 |
六、总结
“子欲养而亲不待”不仅是一句古语,更是一种人生哲理。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不要忘记对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孝道不是等来的,而是用行动去实践的。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每一刻,才能让生命不留遗憾。
结语:
“子欲养而亲不待”不只是一个成语,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深刻思考。愿你我都能在父母健在时,多一份陪伴,少一份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