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
过去,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然而,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大幅提升。在这种背景下,原有的主要矛盾已经不能准确反映现阶段的社会现实。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一方面,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部分领域改革任务艰巨,创新能力不够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等。
面对这一新的主要矛盾,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首先,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需求。其次,要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让广大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再次,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后,还要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总之,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好这一矛盾,需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